嚴謹、專注、專業,哪怕被冠以呆板、不思變通的標簽,依然不變德國制造。德國人對細節的重視、對質量的苛求令人驚嘆。去過德國的人都會注意到,德國馬桶的水箱是鑲嵌在墻里的。這意味著,馬桶水箱里的機關零件必須泡在水里幾十年不能壞,水箱一旦出問題,必須把墻拆掉。想想后果挺可怕,但德國人就這么自信。
德國的窗戶
德國的窗戶有兩種打開方式,一種是常規的橫向內拉全開,一種是縱向小角度內傾,后者相當于在窗戶上端開了個大縫,既透氣又不會漏雨。一位中國游客到了德國,在酒店一拉窗框向內倒下來還以為壞了,找服務員投訴,鬧了個笑話。
為何德國的窗戶都是向內拉開的?這里面蘊含一個奧秘。德國人說,窗戶向內拉開擦玻璃時很方便。想想真是這么回事,如果窗戶向外開,你必須將胳膊甚至大半個身體探出窗外才能擦到外推窗戶的玻璃外側,這對住高樓的人來說很危險的。
少有裸露的土地
除了農田和工地,在德國很少能看到裸露的土地,不是鋪了草坪就是鋪了磚石,所以大風天氣里空氣中也沒有浮土。在一些邊角的地方既沒鋪磚石也沒鋪草坪,直接就堆了一層小石子,也挺省事,總之就是不讓土壤露出來。說到鋪地面,德國人很少在地面鋪大塊的水泥,因為不利排水,除了透水磚,更多是嵌在一起的碎石塊。中國古代青磚鋪地當然也有同樣的透水功能,鋪設效率也比嵌碎石塊高,但是耐磨程度就差很多了,而且容易生青苔打滑。
跑贏時間的質量工程
對細節的追求不僅蘊藏于日常生活之中,在各種大型工程項目中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德國人建造的德塞公園VS南非人建造的克克娜公園
南非的德塞公園是在國際上招標建設的,中標的是一家德國設計院。建成后,市民們并不滿意,找出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后來南非人再建公園,就不用外國人了。20世紀70年代,南非人自己動手,修建了一個很大的公園——克克娜公園。克克娜公園建好后,南非人一片叫好。它漂亮、氣派。但兩年后,南非人的看法卻發生了驚人的變化。
在雨季到來時,克克娜公園被大水所淹,德塞公園卻沒有一點雨水的痕跡。德國人不但給整個公園建了排水設施,還墊高了兩尺。這是當初人們不理解的地方,直到大水到來,人們才明白其用意。
等到了炎熱的夏季,到克克娜公園的人們更為憤怒,因為它遮陽的地方太少,所謂的涼亭只是花架子,容納不了多少人。而德塞公園納涼的亭子,棚檐寬大,能容納許多人。
又過了幾年,克克娜公園的石板地磨損嚴重,不得不返修。而德塞公園的石板地卻堅如磐石,雨后如新。當初因為德塞公園的石板路投資過高,南非人差點叫德塞公司停工。當時的德國人非常固執,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做法,雙方爭得臉紅脖子粗。當地人曾一度認為,德國人太死板、太愚笨。結果卻證明,德國人做對了。
德國人設計的上海地鐵一號線VS中國人自行設計的上海地鐵二號線
坐過上海地鐵的人,一定都知道上海地鐵二號線的故事。上海地鐵一號線是由德國人設計的,看上去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直到中國的設計師設計的二號線投入運營,才發現一號線中有那么多的細節在設計二號線時被忽略了。結果二號線運營成本遠遠高于一號線,至今尚未實現收支平衡。
上海地處華東,地勢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么有限的一點點,一到夏天,雨水經常會使一些建筑物受困。德國的設計師就注意到了這一細節,所以地鐵一號線的每一個室外出口都設計了三級臺階,要進入地鐵口,必須踏上三級臺階,然后再往下進入地鐵站。就是這三級臺階,在下雨天可以阻擋雨水倒灌,從而減輕地鐵的防洪壓力。事實上,一號線內的那些防汛設施幾乎從來沒有動用過;而地鐵二號線就因為缺了這幾級臺階,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德國設計師根據地形、地勢,在每一個地鐵出口處都設計了一個轉彎,這樣做不是增加出入口的麻煩嗎?不是增加了施工成本嗎?當二號線地鐵投入使用后,人們才發現這一轉彎的奧秘。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你家里開著空調,同時又開著門窗,你一定會心疼你每月多付的電費。想想看,一條地鐵增加點轉彎出口,省下了多少電,每天又省下了多少運營成本。
每個坐過地鐵的人都知道,當你距離軌道太近的時候,機車一來,你就會有一種危險感。在北京、廣州地鐵都發生過乘客掉下站臺的危險事件。德國設計師們在設計上體現著“以人為本”的思想,他們把靠近站臺約50厘米內鋪上金屬裝飾,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條邊,這樣,當乘客走近站臺邊時,就會有了“警惕”,停在安全線以內;而二號線的設計師們就沒想到這一點。地面全部用同一色的瓷磚,乘客很難意識到已經靠近了軌道。地鐵公司不得不安排專人來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德國設計師在設計一號線時,一是為了讓乘客免于掉下站臺,二是為了節省站臺的熱量,每處都設計了相應的站臺門,車來打開,車走關上。而中方的施工單位可能是為了“節省成本”,居然沒安裝站臺門,當然,更不可能理解德國設計師的用心了。說中國的設計者沒有德國人聰明?我想未必。關鍵在于長期養成的對待工作的認真和精細的態度。比起意大利、法國人的浪漫,美國人的隨意,德國人顯得嚴肅、認真,甚至刻板,可就是憑著這種一絲不茍、嚴肅認真的工作精神,使德國在二戰后迅速成為世界第三號強國,F在北京新建的地鐵線都安裝了站臺門,已經充分注意到這一點。
在任的武漢柴油機廠德國廠長VS離任后的武漢柴油機廠廠
1984年,我國湖北的一家柴油機廠聘請德國退休企業家格里希任廠長。格里希上任后開的第一個會議,市有關部門領導也列席參加了。沒有任何客套,格里希便單刀直入,直奔主題:“如果說質量是產品的生命,那么,清潔度就是氣缸的質量及壽命的關鍵。”
試想,能夠隨手抓得出一把鐵砂的氣缸,怎么可能雜質不超標?我認為這決不是工藝技術方面的問題,而是生產者和管理者的責任心問題,是工作極不認真的結果。”一番話,把坐在會議室里的有關管理人員說得坐立不安,尷尬至極。
兩年后,格里希因種種原因卸職時,這家柴油機廠生產的氣缸雜質已經下降到平均100毫克左右;貒,格里希有幾次來中國,每次都要到廠里探望。在廠里,他有時拿著磁頭檢查棒發現氣缸有未清除干凈的鐵粉時,忘了自己已經不是廠長,仍然生氣地向周圍陪同的人大聲咆哮:“你們怎么能這么不認真?”
引進外資為何失敗
國內有一家藥廠,準備引進外資,擴大生產規模。他們邀請德國拜耳公司派代表來藥廠考察。在進行了短暫的室內會談之后,藥廠廠長便陪同這位代表參觀工廠。就在參觀制藥車間的過程中,藥廠廠長隨地吐了一口痰。拜耳公司的代表清楚地看到了這個場景便馬上拒絕繼續參觀,也終止了與這家藥廠的談判。在這位代表看來,制藥車間對衛生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作為一廠之主的廠長都能隨地吐痰,那么員工的素質可想而知。與這樣的藥廠合作,如何保證產品的質量呢?
德國企業就是憑著這種審慎嚴謹、一絲不茍的做事風格和擅長邏輯分析的特長,成就了戴姆勒、西門子、大眾等世界級企業巨頭,以及一大批對產品精益求精、有超強競爭力的中小企業,同時也打造了“德國制造”這個幾乎成為產品品質保證代名詞的大品牌。
認真踏實地做事,是生命的責任,也是對社會的負責。細節造就質量,質量贏得美譽,美譽獲得尊敬。這是德國人在世界上受人尊重的奧秘。
版權聲明:本文由兆龍移民獨家精選,未經授權,禁止一切同行與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至朋友圈。
標簽: 德國移民
上一篇:德國移民福利羨煞旁人 下一篇:2016德國移民政策新鮮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