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了美國留學生活之后,你首先遇到的問題是什么?——選課!對的,就是選課。
與國內大學不同的是,美國院校提供更自由的選課機制,不限定專業和年級,學生只需修完不同版塊要求的學分即可畢業 。而高度自由的選課制意味著學生需要對自己做出的每一個決定負全責,課程安排不當甚至會拖延畢業,甚至會有終結學業的危險。
如何選課是需要好好面對的一個問題。很多學生尤其是剛入學的新生,也許會有些不以為然:選課而已,修滿學分即可有啥可挑的啊。要知道,美國大學一向是“寬進嚴出”的政策,如果你選的課程難度過大,或課程過多無法招架而叫苦不迭,拿不到相應的學分時,你就會知道選課到底有多么的重要。
選課也是一門學問?答案是肯定的!如何在上百門課程中選擇到適合自己的、拿學分又不是特別困難的、對自己專業以及就業有利的課程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別忘了,凡事都有方法和技巧,選課當然也不例外。一般來說,在選課時需要注意這些:
做整體規劃,弄清共需修多少學分
在選課之前,建議大家要做一個整體規劃,確定每個學期選多少門課是最為合理的。對于剛入學的新生來說,由于有個適應過程,在第一學期不建議選擇太多的課程。如果的確不清楚自己要選什么課的話,可以先去試聽。
對于大部分美國大學來說,每個學期開始的前兩周是選課試聽周,學生可以隨意挑選自己感興趣的課程聽講,但不一定要選擇這門課,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了解課程的一個極好的機會。
在第一堂課,你可以了解到這門課的教學大綱,需要什么教材,作業量的多少以及截止日期等信息,也可以通過和授課教師溝通來深入了解這門課是否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樣,而不是單純依靠選課系統上簡單的幾句課程介紹就決定選課。
試聽是很好的了解課程的機會,但是你也不能盲目地去試聽,因為一個學期很短,兩周的時間你可能就已經錯過了好幾次課。等到第三周正式確定課程時,比起那些從一開始就堅持上這門課的同學,你可能已經落在后面了。
所以,試聽也要在對課程有所了解的情況下去聽。如果實在是對很多課都感興趣,你可以先和上過這些課的學長學姐交流一下,挑選出最感興趣的幾門,再去試聽。
入學初期,建議不要選太多課程
對于新生而言,建議大家在第一學期最好不要選太多課。因為多數課程都是有比較嚴格的規定的,項目、課程作業,其中期末考試都非常嚴格,而大家初到美國,可能英語成績并不是足夠好,或者還需要一個適應環境的過程。所以選太多的課,往往最后會非常吃力。為了避免陷入這樣的困境,建議大家在選課的時候,一定要適度。
剛開始的時候,在你選課時,你應該:
避免大量閱讀和寫作的課程(文學,歷史,經濟,社會學,傳媒,等等)
選擇一些包含你熟悉內容的課程(數學,生物,化學,物理)
查詢教授評級網站,比如 Koofers:Professor Ratings,選擇高分的教授。
當你參加學校Orientation的時候,你會有機會去見你的課程顧問(academic advisor),他們可以幫助你選課。不要100%相信他們的建議。你該提前幾周研究選課,開始選課。為什么?因為許多顧問會推薦大一學生跨領域廣泛選課,以滿足畢業核心課程要求。他們可能會建議你選
一節數學課
一節文學課(差評!)
一節歷史/經濟課(差評!)
一節科學課
一節專業課
看這份課程表,第一學期的五節課之中,有兩節與你專業無關的課程,但是你會被那兩門雞肋課程攪的不得安寧。
許多留學生假定認為文科類課程的學習依舊是靠死記硬背,而首先選擇了修讀文科類課程,殊不知這是選課的一大雷區。首先,不同于國內大學對留學生的獨立教學、評分機制,美國留學生需要與本土學生一同上課、并且使用同一評分系統。
由于美國教授往往會綜合學生出勤、課堂表現、課后作業以及小論文來評定學生的期末成績。這些期末成績上傳到學校評分系統后,還會因正態分布而適當調整,從而得出最終期末成績。
將本土學生與留學生無差別評比、有階梯型評分的系統對語言文化不同的留學生來說顯然是一個劣勢。
即便是對英語流利、酷愛文史哲的留學生來講,初入學就選擇文科類課程仍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因為在美國,學習文科類課程不僅需要有龐大的閱讀量,而且要熟記各位拗口的專業詞匯,有創意地獨立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旁征博引,邏輯清晰豐富地撰寫出結構嚴謹、零語法拼寫錯誤的文章。
這無疑會迫使留學生占用大量課余時間,惡補文史哲歷史和美國式思維。
綜合來看,初到美國、不熟悉美國歷史文化背景、專業詞匱乏以及性格內向的留學生在第一學期應該慎選文科課程。即便是文科學生,也可以適當多選修數理化類基礎理科課程,比較容易拿到高分;同時也給了自己更多的時間適應美式校園,以便在第二、第三學期選讀文史哲類課程。
一般來說,學校不對上課順序做硬性要求。因此,你根本沒必要第一學期就上它們。
你的大一課表應該看起來這樣子:
兩節數學課
兩節科學課
一節專業課
推薦科學課的原因是因為它們需要更少的英語讀寫,更何況,你可能以前就熟悉這些知識了。美國大學的初級科學課程,實際上就是中國高中的課程內容。
課程學習應該先易后難,從簡單的課程入手會降低學習難度。除了慎選文科類課程外,留學生在第一學期也應盡量避免選擇高級課程。一般大家認為,美國大學的科學類(物理,化學,生物)和數學類(積分,線性代數等)的基礎課程內容都是國內初高中的知識,那么應該跳過這類基礎課,直接選擇高級課程嗎?
答案當然是:No。由于美國大學課堂教學大多采用提綱挈領,進度很快,并且并非所有教員都說一口標準的美式英語,所以留學生應盡量在第一學期選修基礎課程,從熟悉各類專業術語的美式表達和基本概念入手,為修讀高級課程打基礎。
當然,勤奮好學是中國學生的天性。如果不想浪費時間修讀基礎課程,可以選擇試聽高級課程。如果聽了一兩節課程,仍舊是云里霧里,似懂非懂,就應該盡快與授課教授溝通,實在不適合的話,教授會推薦你去讀基礎課程。
如果上課時發現該課程并不符合自己需要,旁聽時對其他課程產生興趣,都應該當機立斷盡快辦理改選手續。通常在開學前某一特定時間內加、退選,是不收取費用的。
了解課程進度,關注教授的名聲
在選課過程中,一定要了解課程進度,關注一下主講教授的名聲。提前了解課程內容是否對你有用、你是否感興趣、教授教研水平如何、為人如何、教學方式如何等等。
1、課程進度表
由于普通的課程簡介通常相當簡略,若想知道更詳細的課程內容,一定要主動到系辦公室直接詢問開課的教授或其助教、秘書。同時索取該課程整個學期的上課計劃進度表(Syllabus),上面列有詳盡的課程目標、每次上課進度、評分標準,以及書單等等項目,可說是選課時最實際的參考。
2、教授的名聲
學生對教授的評論是選課時另一重要考量因素。有時某門課的名稱、內容相當吸引人,但若打聽出該教授是個“Killer”,可考慮放棄該門課。所謂“殺手”教授通常有很多考試、作業,而且分數給的不高,一般而言并不受學生歡迎。當然,有心在學術上有所建樹的同學,可以著重考察教授的學術能力和觀念等等。
3、前車之鑒,避選低分課
由于美國大學中會出現不同教授在同一學期教同一門課的情況,所以即便在確定自己要選的課程之后,可能仍舊需要選擇教授。這時,不僅要避開時間沖突的課程,還要盡量避免習慣給學生分數低的教授。除了從往屆學生那里獲得經驗,也可以到www.ratemyprofessors.com上瀏覽往屆學生對該教授的評價。
該網站不僅提供了各大高校教授helpfulness,clarity 和easiness的評分,還有教授給學生的期末平均成績、以及學生對教授和其所教授課程的評價。盡管其各項評分和課程平均分僅源自于部分學生,但仍舊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文章來源:搜狐教育
標簽: